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三农动态 > 县市区农办动态

打通科技助农最后“一公里”——市农科院到红星村开展农业科技“五个一”技术培训暨送农资活动侧记

时间:2017-06-15 11:37:24  来源:  作者:

    记者 李维 通讯员 蒋艳艳 陈秋实
  
      6月6日,黄冈市农科院、省农科院黄冈分院到麻城市乘马岗镇红星村开展农业科技“五个一”行动技术培训暨送农资活动。受市农科院的邀请,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廖伯寿等专家前来传技助阵。
  
      打通科技助农最后“一公里”,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。当天,市农科院在红星村开展了哪些活动?农业专家又是如何传技解惑、服务于农的?
  
      场景一:送技术,赠物资,助力红星村农业产业发展
  
      6月6日清晨,听说市农科院的专家要来,不少闻讯而来的村民一大早就来到红星村村委会。
  
      上午9:20,市农科院的10多位专家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、花生专家廖伯寿来到了红星村。同时,两辆载满农资化肥的大卡车也驶进了村部,这是市农科院、省农科院黄冈分院向红星村赠送的6万元农用化肥。
  
      简短的启动仪式后,各位农业专家开始“传经送宝”,为前来“充电”学技的村民作农技培训。市农科院李蔚、涂军明、王明辉等专家结合农时农情,为农民送来棉花田间管理、水稻防病害、花生选种等技术,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廖伯寿专家根据群众反映的病害情况,重点讲解了花生病害的预防办法。
  
      听了专家的技术讲解,村民们受益匪浅。红星村三组余爱莲说:“原来,一亩花生可以达到600斤的产量,我们一般能亩产400斤就很不错了,如果发病,亩产基本上就200斤左右,明年我就按照专家教的方法来种。”
  
      红星村村支书易家志说,红星村主要以水稻、花生种植为主,目前仅花生种植面积就有2000多亩,如果能将产量提上去,将极大地助力该村脱贫。
  
      市农科院党委书记、院长瞿学文介绍,此次活动是市农科院服务红星村系列活动之一。为推进科技支撑该村产业发展,市农科院将红星村列为农业科技“五个一”行动示范村,成立了科技服务队,制定科技服务方案。下一步,该院将对红星村除给予技术支持和良种资助外,还计划引进科技示范项目2个,建设200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。
  
      场景二:下田间,找病灶,开药方,助力精准扶贫
  
      专家们来到乘马岗颜家河村花生种植基地。
  
      100多亩的花生种植基地,远看如绿色碧毯。在满眼的翠绿中,一块地里的花生像开满了白色的花,格外打眼。走进一看,原来是花生植株叶子发白。
  
      这是颜家河村姜长英婆婆家的地。看到农业专家们的到来,老人喜出望外。“我这地里的花生长势一直挺好,这两天不知怎么叶子发白,是不是发病了?”
  
      市农科院青年专家熊飞拔起一株白色的患病植株仔细查看起来,瞿学文用手指压了压手中花生苗说:“主茎硬朗,只是叶片发白,不像是患病。”
  
      廖伯寿蹲在地上反复查看苗情,他说:“这很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。”专家们分析后,排除了病害的可能,问道:“你这花生最近打农药没有?”
  
      “上周,看到花生地里长了不少草,就喷了一次药。”
  
      “用的是什么药?”专家们问道。
  
      “我也不知道,但药袋还留着。”姜婆婆说完,回家寻找药袋去了。
  
      专家们继续会诊:“很可能是喷施了‘异恶草松’造成的。”一会儿婆婆拿来一个农药小袋子,大家一看,果然是“异恶草松”。
  
      “你这是喷药不当造成的。”找出了花生植株发白的病灶后,专家们又在临近地里查看起来,发现一些花生植株发枯,有些已经萎蔫,专家随即开出药方:“这是青枯病,对刚发病的地块,喷施链霉素。下一季花生种植前,在地里撒熟石灰粉灭菌,选择抗病的花生种,现在种植的中花413品种抗病性不强。”
  
      听了农科院专家组的建议,城市农技中心的闵杰赞同地说:“青枯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,有时一发病,整畈成片的花生都死掉了。”
  
      “是啊,我们农民只知道按老办法种,不懂技术,希望你们农技专家多到田间地头指导,这样,我们做事心里更有底。”姜长英婆婆说道。
  
      精准把脉,才能精准施策。下到田间地头,打通科技助农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农业科技与农民需求“零距离”无缝对接,助农增收,既是姜长英的期盼,也是农科人的职责和使命。

Copyright © 2015 黄冈市农办 鄂ICP备1201098号
主办: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地址: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