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重点工作 > 农村改革

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

时间:2017-08-11 14:22:23  来源:  作者:

  黄冈市农办  黄梅县农办
  近年来,黄梅县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,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发展规模型、融合型、品牌型农业为路径,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,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,农业发展呈现出提质增效、提档升级的良好态势。主要做法:
  一、基础为重,以大基地支撑农业
  着力补短板、稳生产、创特色,为农业产业化打桩筑基。一是做好“补”字文章。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补短板重中之重,五年累计投入12亿元,完成西隔堤应急整险、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工程,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。去年防汛抗灾结束后,黄梅县迅速启动了农田水利补短板三年建设计划,计划实施957个补短板项目,截至目前已完工909个,累计完成投资4.2亿元,有效提升了防洪抗灾和农田旱涝保收能力。二是做好“稳”字文章。坚持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连续三年将土地整理项目纳入政府惠民“十件实事”,先后完成33.8万亩农村土地整理工作,2016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位居全省第一。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和绿色高产技术体系,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%,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%,粮食年产量突破10亿斤。三是做好“特”字文章。依托资源禀赋,对农业进行全域化布局。北部山区、重点发展蓝莓、油茶、楠竹等特色经济作物,建设40万亩农旅一体观光区;两湖地区,重点发展“虾稻共作”等综合种养模式,建设4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;沿江地区,重点发展蔬菜产业,建设50万亩精细农业发展区。经过多年建设,发展苗木花奔、油茶、楠竹等特色经济林基地15万亩,蔬菜基地12万亩,特色水产养殖5万亩,稻田综合种养21万亩,独山停前建成了中部地区最大的蓝莓,涌现出了杨柳湖农业产业示范园、康宏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现代乳业生产态产业园、小池绿色蔬菜产业园、独山停前蓝产业园等一批资金本集合、技术集成、产业集约的特色的农业产品。
  二、工业为首,以大加工引领农业
  以“个十百千”工程为抓手,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。一抓园区建设。以产城融合、产城一体为方向,以农副产品加工、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。先后投入20多亿元,完善大胜关山工业园、小池临港产业园路网、水网、电网、绿网和信息网,两个园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10.8平方公里、8公平方公里,聚焦农产品加工企业73家。县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、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。二抓招商引资。围绕补链强链抓产业招商,成立了农产品加工专业招商团队,制定了农副产品加工、纺织服装等产业招商目录,先后引进百鑫纺织、宏盛纺织、紫玉蓝莓、龙成油茶、万果食品等龙头企业,纺织产业形成了除印染之外的全产业链条,粮油、食品、奶制品、水产品、饮料、特色茶等产业正向深加工、特色加工万进。三抓企业培育。积极探索“战略投资者+龙头企业”的合作模式,积极促成省长投与康宏粮油、上海光明乳业与大河奶牛场、天津红日集团与五瑞生物的资产重组,通过靠大引强、腾笼换鸟等方式,激活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。推进县级领导帮扶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,推进企业降成本行动和新一轮技改扩规计划,扶持企业做大做强,截止目前,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,其中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,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%,年加工总产值130亿元,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.2:1。
  三、效益为先,以大融合拓展农业
  实施“接二连三”工程,积极发展以农业为依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分享融合发展的红利。一是推进农工融合。积极推行“龙头企业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订单农业,依托康宏粮油建成3万亩稻油生产基地,依托万果食品3万亩加工型红薯基地,依托紫玉蓝莓建成2万亩蓝莓基础,依托龙成油茶建成5亩油茶基础,通过统一种值、统一良种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收购,带动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。二是推进农旅融合。致力于把基础变景区、把产品变商品、把农房变农家乐,积极培育生产、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主题农场、特色农庄、观光农业基地,涌现出了柳林玫瑰生态观光产业园、独山富源葡萄生态、杉木停前白茶蓝莓十里观光长廊等为代表的23个乡村旅游目的地,今年上半年各种赏花游、采摘体验、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,营业收入3.1亿元,比去年同期净增9000万元。三是推进农商融合。引进阿理巴巴,建成县农村电商服务中心,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网点232家,500多个农副产品实现网上直销,2016昕全县网络销售额达4.2亿元,今年618电商节农村淘宝交易额就达350万。引进投资28亿元,建成小池农产品物流港,周边30多个县市的批发商入驻,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,实现了由“小池菜、九江卖”向“黄梅菜、全国卖”的转变。
  四、质量为本,以大品牌提升农业
  实施质量强农、品牌兴农战略,提升黄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一是打好安全牌。强化源头管控,积极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,加强农业种养投入品的监管,2016年农药、化肥减施率分别为2012年的68%和77%。成立工作专班,整合农业、食药监、质监、工商等部门资源,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拉网式检查,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。2016年蔬菜、水果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.0%、98.9%、99.3%和95.0%,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平稳。二是打好生态牌。结合中央环保监督查整改和“雷霆行动”升级版,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1家,系统整治230家,拆除围栏围网水产养殖1.2万亩,大力发展生态养殖、生态种植。黄梅县谦益农业有限公司,坚持不打农业不施化肥,农业基础由450亩发展到8000亩,生态大米价格过20元/公斤,年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。三是打好营销牌。积极引导企业申报“三品一标”,成功申报有机绿色信品19个,无公害食品43个;成功申报认定黄梅青虾、黄梅禅茶、黄梅鱼面、黄梅荷叶茶、黄梅堆花酒等国家地标产品6个。成功举办黄梅县首届农产品展销会。近三年共组织名特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19次,获国家级奖5个,省市级奖11个,巩固提升了黄梅粮、黄梅味的市场地位。
  五、改革为要,以大创新激活农业
 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,向创新要动力。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。一是把资金整合起来。从2009年起,黄梅县就积极探索整合涉农专项资金,县政府陆续出台了整合涉农资金实施意见、年度实施方案、考核办法以及资金管理办法,8年累计整合资金23亿元,完成了关湖大港综合整治、杨柳湖现代农业样板区基础设施、土地整理、高标准农田、小池太子湖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,通过化零钱为整钱,集中力量办大事,提高了涉农资金使用效率。二是把土地流转起来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,规范完善了农地确权数据库平台。建立了县、乡农村产权效果市场,采取转包、出租、互换、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,流转土地总面积达26.4万亩,流转率达43.94%,高出企业省平均水平。同时,进一步维护农民权益,强化市场监管,确保了土地流转不“流失”,守住了82万亩的耕地红线。三是把农民组织起来。持续开展万名农民培训计划,先后培训贫因户、种养大户、农机大户、农村经纪人等6.3万人次,有效壮大了新型农民群体。积极引导80后90后大学生、外地务工农民回归创业,争当特色农业种养大户,领办专业合作社,兴办标准化养殖小区、休闲农庄、家庭农场,截止目前,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47家、家庭农场290家,特别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民群体逐年壮大,由2012年的20多人发展到110多人,他们正成为全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中坚力量。

Copyright © 2015 黄冈市农办 鄂ICP备1201098号
主办:中共黄冈市委 黄冈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地址: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